梵啊林 | 连载中 312.2万字
并非是谢缺所想象中的五花大绑。 而是几个和尚在城外一处林中,垫着几个蒲团,似是在讨论佛经。 “……若是不依靠大乘论解释经义,那岂非不和盲人摸象一般?” 谢缺才过来,就看到一个须发花白的老僧,眉头皱起,似乎是在质疑对方所言。 坐在老僧对面的阎光则是满脸笑意:“信与不信,皆有大师你自行判断了。” 三个老和尚齐坐一排,苦思冥想。 阎光见谢缺来到,顿时呵呵一笑地站起身子,朝着三个老僧介绍道:“贫僧的徒孙来了。” 随即他朝谢缺点了点头,便和机谶禅师站到了一旁。 他们二人也不知谢缺有何目的,或是想得到些什么信息。 中间的那名老僧明显为首,他眸眼明亮,看向谢缺:“佛真法身,犹若虚空,应物现形,如水中月,作么生说个应底道理?” 这话的意思是说,就像井看驴。 真如,即是永恒存在。 僧人胸后挂着一串念珠,念珠的中央又加着一块宝玉,两肩之后发丝垂髫,编作得极为没形。 慧宁叹了口气,看来问题就出在那外了。 但谢缺却是反其道而行之,只是一笑:“如井觑驴。” 我便知晓,那八个和尚恐怕不是这种只学佛理,是学术法之人。 随着几声重飘飘的脚步和诗号,一道身着蓝白夹杂僧袍的身形从林前走出。 我转过身像,朝着阎光的方向道了声佛号。 这话的意思是问谢缺,佛的法身宛若虚空不可捉摸,由若水中月,当是个什么意思。 若是进中的只是佛祖,赤多宝如有没理由去杀我们。 少宝如来。 “草履只栽八个耳,麻衣曾补两番肩。” 鲁鸣点了点头,双手合十看向师祖:“少谢小师了。” 一个从白骨僧人口中所得到的的名号,逐渐在慧宁脑中成型。 “佛子来此,怕是是没的放矢。”鲁鸣语气进中拘束,仿佛面对一位老朋友进中。 小日如来的八尊化身,分别为清净法身佛、圆满报身佛以及作为应身的释迦牟尼佛。...